子痫前期风险筛查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直是困扰产科的常见疾病,占全部妊娠的5%~10%,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子痫前期是其中最为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早期分辨出可能发展成子痫前期的孕妇,理论上可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并进行密切监测,从而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关键在于早期预测,尽早干预。这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极大的关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内外在孕早期子痫前期风险筛查方面的相关进展。

1、临床高危因素筛查
以往,子痫前期的筛查和预测大多通过询问孕妇的病史和孕史来采集孕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而判断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
美国妇产科学会 ACOG指南 2019

但研究证明此方法的敏感性太低(针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检出率只有37%),会漏掉大部分子痫前期高危孕妇,获益的人群很小,对临床疾病的改善意义不大。后续很多学者针对血清学指标、生物物理指标(超声和血压)等进行了更多更详尽的研究,希望找到更多、更敏感、更有效的联合筛查方案,以使更多的人群从中受益。

2、多指标联合筛查
近年来,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FMF)开展相关研究,用贝叶斯定理结合先验风险母体因素,再同物理指标和生化指标共同作为变量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估算每个人在不同孕周分娩的子痫前期风险。Neil O’Gorman等在2016年发表了一项针对35948例单胎孕妇筛查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孕早期11-13+6周,结合孕妇个人特征、MAP(平均动脉压)、UTP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lGF(胎盘生长因子)预测子痫前期,在假阳性率为10%时,对<32周、<37周分娩的子痫前期预测率分别为89%、71%。

此外,研究还发现,联合多指标预测子痫前期不仅有更优的检测效率,并且筛查高风险人群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82%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已逐步开展临床应用。